
新聞資訊
打造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成就專業的行業品牌,提供有價值的行業服務。
二氧化碳作為一種廣泛應用于工業、醫療、食品等領域的氣體,其儲存安全直接關系到人員與環境安全。由于二氧化碳鋼瓶屬于高壓容器,且液態二氧化碳氣化時會產生低溫環境,儲存過程中需嚴格遵循規范,防范爆炸、泄漏、凍傷等風險。以下從儲存環境、容器管理、操作規范及應急處置四個維度,詳述二氧化碳儲存的核心要求與注意事項。
一、儲存環境要求
(一)選址與空間布局
1. 通風與陰涼
儲存場所需通風良好,確保二氧化碳氣體泄漏后能快速擴散,避免局部濃度過高導致窒息風險。環境溫度需嚴格控制在31.2℃以下(二氧化碳臨界溫度),防止溫度過高導致瓶內壓力異常升高。夏季無空調的場所需采取降溫措施,如加裝防爆風扇或遮陽設施。
2. 遠離危險源
存放區域需遠離明火、熱源(如暖氣、鍋爐)及易燃物品(如油漆、氧氣瓶),與明火或火花散發點的距離不小于15米。禁止在低洼處或人員密集區設置儲存點,以防泄漏氣體聚集或意外碰撞。
3. 干燥與防腐蝕
避免潮濕環境,防止鋼瓶表面腐蝕。儲存區需保持干燥,避免雨水、冷凝水接觸瓶體,可鋪設防漏地面或使用貨架隔離地面潮氣。
(二)儲存設施規范
1. 專用倉庫與安全設施
大量儲存時需設置專用倉庫,建筑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庫房門向外開啟,配備防爆照明和通風設備。倉庫內禁止設置地溝、暗道,以防氣體積聚;需配備干粉滅火器(禁用四氯化碳滅火器)及消火栓,且通道保持暢通。
2. 氣瓶固定與隔離
氣瓶必須直立存放,使用防傾倒裝置(如固定支架、鎖鏈),嚴禁臥放。空瓶與實瓶需分區存放,不同種類氣瓶(如氧氣瓶、乙炔瓶)禁止混放,堆放高度不超過五層,瓶間預留操作通道。
二、容器管理規范
(一)鋼瓶檢查與維護
1. 定期檢驗
鋼瓶需定期接受專業檢驗:每2年稱重檢查,若滅火劑減少超過總量1/10需及時補充;每5年進行水壓強度試驗,確保瓶體耐壓性能。舊瓶需經壓力測試合格后方可繼續使用,超過安全年限的鋼瓶必須報廢。
2. 日常泄漏檢測
每日用肥皂水涂抹閥門、接口處檢查泄漏,若出現氣泡則立即停用并維修。定期檢查瓶體外觀,有無腐蝕、凹陷、劃痕等損傷,閥門、儀表等附件需保持完好。
(二)充裝與搬運要求
1. 限量充裝
液態二氧化碳充裝量需嚴格控制:溫帶氣候不超過鋼瓶容積的75%,熱帶氣候不超過66.7%,防止溫度升高導致液體膨脹引發爆炸。
2. 安全搬運
搬運時須輕拿輕放,使用專用氣瓶車,嚴禁滾動、撞擊或拖拽。搬動前關閉閥門,佩戴瓶帽,避免瓶閥受損;禁止在地面上滑行或從高處墜落。
三、操作與使用注意事項
(一)使用前準備
1. 環境與設備檢查
使用前確認操作區域通風良好,佩戴防護裝備(如手套、護目鏡),防止低溫凍傷。連接管路時確保接口匹配,使用專業工具緊固,嚴禁使用破損或不符規格的閥門、減壓閥。
2. 姿態與壓力控制
鋼瓶必須直立使用,嚴禁倒置或橫臥。若臥放,液態二氧化碳可能直接噴出,導致管路爆裂或凍傷。使用時緩慢開啟閥門,通過減壓閥將壓力調至工藝所需范圍,避免瞬間壓力過高損壞設備。
(二)使用中監控
1. 泄漏與溫度監測
實時觀察壓力表讀數,若壓力異常升高(超過臨界壓力7.38MPa),立即關閉閥門并疏散人員(網頁3)。操作過程中若發現泄漏,立即停止使用,打開通風設備,待氣體擴散后再進行維修。
2. 低溫防護
二氧化碳氣化時會吸收大量熱量,導致閥門、管路結霜,接觸時需佩戴隔熱手套,嚴禁用手直接觸摸低溫部件,以防凍傷。
四、應急處置與安全警示
(一)泄漏與爆炸應急
1. 泄漏處理
發生大量泄漏時,立即撤離人員,開啟門窗通風,禁止開關電器(以防火花引爆)。若鋼瓶泄漏無法關閉,可用浸濕的棉被包裹瓶體,降低氣化速度,并聯系專業人員處置。
2. 凍傷與窒息急救
皮膚接觸低溫二氧化碳后,立即用溫水(40~42℃)沖洗凍傷部位,嚴禁摩擦或使用熱水;若發生窒息,立即將患者轉移至通風處,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并送醫。
(二)安全警示與培訓
1. 標識與警示
儲存區需張貼“高壓危險”“遠離火源”“防止凍傷”等標識,非操作人員禁止入內。
2. 操作培訓
操作人員需經專業培訓,熟悉鋼瓶特性、應急處置流程,掌握防護裝備(如呼吸器)的使用方法。

咨詢熱線
17371457003
17371457003

微信咨詢

微信咨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