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資訊
打造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成就專業的行業品牌,提供有價值的行業服務。
在貴州遵義BOG提氦示范工程的精餾塔內,-269℃的超低溫環境中,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正經歷著千次分離。當分析儀顯示純度達到99.9999%時,標志著我國頁巖氣提氦產業鏈實現完全國產化突破。這種被稱為"氣體黃金"的稀缺資源,曾長期制約我國高端制造發展,如今通過煤層氣、頁巖氣、合成氨尾氣等多源技術創新,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完整的高純氦氣產業體系,為科技自立自強注入"稀有底氣"。
戰略資源的"卡脖子"困局
氦氣作為宇宙中含量第二的元素,在地球上卻因無法通過化學反應生成而成為稀缺資源。其獨特的物理性質——零下268.9℃的沸點、極穩定的化學惰性、優異的導熱性,使其成為核磁共振成像儀超導磁體的"冷卻劑"、半導體芯片制造的"保護盾"、航天火箭燃料的"壓送劑"。我國每年消耗全球20%的氦氣,但此前95%依賴進口,價格被國際供應商牢牢掌控。2021年某國際沖突導致氦氣價格暴漲300%,直接影響我國12英寸晶圓產線開工率,凸顯戰略資源自主化的緊迫性。
多技術路徑的自主創新突破
面對資源困境,我國科研團隊開辟出多元化技術路線:在甘肅窯街煤礦,全球首套3.6萬Nm3/d含氦煤層氣提取裝置正通過"變壓吸附+膜分離"耦合工藝,將煤層氣中0.1%的氦氣濃縮提純至99.999%以上;安徽萬瑞冷電研制的6N9級超純氦裝置,采用聯合法工藝使氖氣雜質含量低于0.3ppm,純度達到99.99997%;中化西南化工研究院開發的低溫精制技術,將BOG尾氣提氦回收率提升至95%,能耗較傳統工藝降低40%。這些技術創新構建起覆蓋"資源勘探-提取濃縮-精制純化-儲存運輸"的全產業鏈能力,2025年貴州遵義項目投產后,我國5N級高純氦年產能突破11萬立方米。
科技自立自強的"氣體基石"
高純氦氣國產化帶來的戰略價值正在多個領域顯現:在合肥科學島,6N級氦氣為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EAST)提供超低溫環境,使其實現1.2億攝氏度持續403秒運行;上海微電子裝備使用國產高純氦氣作為光刻機組裝保護氣,推動28nm光刻機研發進程;深海探測領域,氦氧混合氣使潛水員下潛深度突破300米。更深遠的意義在于,我國將提氦技術反哺天然氣開發,在四川盆地建成頁巖氣提氦一體化項目,實現"采氣提氦"協同開發,資源利用率提升至國際領先水平。
當液氦在杜瓦瓶中閃爍著淡藍色光芒,這個在宇宙誕生之初就存在的元素,正見證著中國科技突圍的堅定步伐。從煤層氣到頁巖氣,從5N到6N9級純度,我國用十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半個世紀的技術路程。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資源戰役中,創新者們以"點石成金"的智慧,將工業廢氣變為戰略資源,為芯片制造、量子計算、深空探測等未來產業鋪設起"氣體高速公路",讓"卡脖子"清單上又一個關鍵條目,成為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新注腳。

咨詢熱線
17371457003
17371457003

微信咨詢

微信咨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