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資訊
打造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成就專業的行業品牌,提供有價值的行業服務。
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二位,氦以其獨特的"惰性"與"輕盈",成為連接宇宙起源與尖端科技的神奇元素。這種由皮埃爾·讓森和約瑟夫·洛克耶于1868年在太陽光譜中發現的"太陽元素",直到1895年才在地球上被英國化學家拉姆齊證實存在,其原子序數2、原子量4.0026的微觀特性,賦予了它改變世界的宏觀力量。
一、極端環境下的特殊性質
作為宇宙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約占星系質量的24%),氦在地球環境中展現出非凡特性:標準狀態下密度僅0.1786kg/m3,是空氣的1/7;熔點-272.3℃、沸點-268.9℃的超低溫特性,使其成為唯一無法在標準大氣壓下固化的物質。當液態氦溫度降至2.174K時,會轉變為超流體狀態,黏度趨近于零,能沿容器壁向上流動,導熱性達到銅的800倍,這種"超流氦"現象為量子物理研究提供了天然實驗室。其化學性質極不活潑,單原子分子結構使其幾乎不與任何物質反應,在低壓放電時僅顯深黃色光譜,這些特質奠定了它在高科技領域的不可替代性。
二、從實驗室到產業界的廣泛應用
在航空航天領域,氦氣的低密度和不可燃性使其成為火箭液體燃料的理想壓送劑,美國阿波羅計劃中每枚土星五號火箭需消耗數噸氦氣用于推進系統增壓。造船工業中,氦作為焊接保護氣能有效隔絕氧氣,確保鈦合金等特種材料的焊接質量。醫療領域,氦氧混合氣因在血液中溶解度低的特性,成為深海潛水員的"呼吸氣體",可避免氮氣麻醉引發的減壓病。更令人驚嘆的是,液氦創造的接近絕對零度(-273℃)的低溫環境,使磁共振成像儀(MRI)的超導磁體得以穩定運行,全球每年用于醫療設備的氦氣消耗量占總產量的15%。
三、中國氦資源的戰略突圍
長期以來,全球氦氣市場被美國(占比50%)、卡塔爾等國家壟斷,我國曾95%依賴進口。但2025年迎來突破:新增探明地質儲量40.7億立方米,蘇里格、涪陵等6個氣田儲量均超2億立方米;貴州遵義BOG提氦示范工程年產11萬立方米5N級高純氦氣,安徽萬瑞冷電研制的6N9級超純氦裝置實現氖雜質低于0.3ppm,煤層氣提氦技術更是建成全球首套3.6萬Nm3/d提取裝置。這些進展使我國在半導體制造、可控核聚變等"卡脖子"領域的氦氣自主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為"人造太陽"EAST裝置等大科學工程提供了關鍵支撐。
當貴州頁巖氣田的氦氣通過特制灰色鋼瓶輸送到合肥科學島,當液氦在上海光源的低溫系統中循環流動,這種從太陽光譜中走來的元素,正以"黃金氣體"的身價重塑世界科技格局。隨著我國在低品位天然氣提氦技術上的持續突破(當前面臨的工程難題是從含氦量

咨詢熱線
17371457003
17371457003

微信咨詢

微信咨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