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資訊
打造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成就專業的行業品牌,提供有價值的行業服務。
一、物質基本信息
氨氣(Ammonia)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化學式為NH?,分子量17.031,CAS登錄號7664-41-7,UN危險貨物編號1219,屬于第2.3類有毒氣體。其外觀為無色、有強烈刺激性惡臭的氣體,密度0.7710g/L,相對密度0.5971(空氣=1.00),自燃點651.1℃,爆炸極限15.7%-27.4%(體積分數),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的特性,被列入《危險化學品名錄》管控。
二、物理性質
1. 狀態與氣味:常溫下為無色氣體,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濃度達20ppm時即可被察覺。
2. 密度與溶解性:比空氣輕(相對密度0.5971),極易溶于水,1體積水可溶解700體積氨氣,形成氨水;也可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機溶劑。
3. 相變特性:易液化,臨界溫度132.4℃,臨界壓力11.2兆帕,常溫下加壓即可液化(沸點-33.5℃),液氨汽化時吸收大量熱量,可用作制冷劑;也易固化成雪狀固體,熔點-77.75℃。
4. 揮發性:濃氨水易揮發出氨氣,實驗室中可通過紅色噴泉實驗驗證其強水溶性。
三、化學性質
1. 弱堿性:氨氣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NH?·H?O),部分電離出NH??和OH?,溶液呈弱堿性,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可與酸反應生成銨鹽,如NH?+HCl=NH?Cl(產生白煙,可用于氨氣驗滿)。
2. 還原性:高溫下分解為氮氣和氫氣(2NH?=N?+3H?);在催化劑(如鉑)作用下可被氧化為一氧化氮(4NH?+5O?=4NO+6H?O),是工業制硝酸的基礎反應。
3. 絡合反應:能與某些鹽形成絡合物,如與氯化鈣反應生成CaCl?·8NH?,故不可用氯化鈣作氨氣干燥劑。
四、制備方法
工業上主要通過“哈伯-博施法”合成:在500-600℃、17.5-20.0MPa條件下,以鐵為催化劑,氮氣與氫氣直接化合生成氨氣(N?+3H??2NH?)。實驗室則采用銨鹽與堿共熱法,如2NH?Cl+Ca(OH)?=CaCl?+2NH?↑+2H?O,裝置為“固+固加熱型”,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堿石灰干燥。
五、主要用途
1. 化工原料:用于生產硝酸、尿素、銨鹽(如碳酸氫銨、氯化銨)等化肥及胺類化合物,是農業氮肥的核心來源。
2. 制冷劑:液氨因汽化吸熱,廣泛應用于大型冷庫、冷藏車等制冷設備。
3. 工業應用:半導體制造中用作保護氣,金屬表面處理中用于滲氮工藝,還可用于制藥、染料等領域。
六、安全危害與防護
1. 健康危害:
○ 侵入途徑:主要通過吸入,低濃度刺激眼、鼻、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流淚;高濃度(>3500mg/m3)可導致喉頭水腫、肺水腫、化學性肺炎,甚至反射性呼吸停止或心臟停搏,人吸入5000ppm/5分鐘可致死。
○ 皮膚與眼部灼傷:液氨接觸皮膚會造成凍傷和堿性灼傷,濺入眼內可導致角膜穿孔、失明。
2. 燃爆風險: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引發爆炸,燃燒產物為氧化氮和氨。
3. 防護措施:
○ 儲存于陰涼通風處,遠離火源、熱源,與鹵素、酸類等強氧化劑隔離存放。
○ 操作時佩戴防毒面具(濃度超標需自給式呼吸器)、護目鏡及防化服,避免皮膚直接接觸。
○ 泄漏應急處理:立即撤離至上風向,用霧狀水稀釋驅散,大量泄漏需用弱酸性溶液(如硼酸)中和。
七、急救措施
● 吸入:迅速脫離污染環境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輸氧或人工呼吸,立即就醫。
●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或用3%硼酸溶液濕敷,就醫。
●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生理鹽水或流動清水沖洗15分鐘以上,立即就醫。
氨氣作為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在推動農業發展和工業進步中發揮關鍵作用,但其易燃易爆、強腐蝕性的特性要求嚴格遵循安全規范,防止泄漏與中毒事故發生。

咨詢熱線
17371457003
17371457003

微信咨詢

微信咨詢

返回頂部